会员登录入口


垂询热线:
0471-3462403
3462405/6304064(传真)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首页 > 产业政策

标题:供给侧改革:内蒙古加快农牧业现代化进程

发布者:[ltqyxh]  发布时间:[2016/03/24]  阅读:8160
  

供给侧改革:内蒙古加快农牧业现代化进程

   【编者按】

  “十二五”以来,我区农业持续丰收,农业经济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全区粮食连年高位增产,综合生产能力连续跨上450亿斤、500亿斤和550亿斤大关,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然而,内蒙古玉米产量高达粮食总产量的80%,羊存栏数占到了牲畜总头数的79%。种植业玉米“一粮独大”,畜牧业“一羊独大”,是当前内蒙古农牧业最大的结构性问题。

  “十三五”期间,我区农牧业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切入点,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不断提高农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推动我区“三农三牧”工作再上新台阶。

  

   【小知识】

  什么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调整,让农民生产出的产品,包括质量和数量,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产地与消费地的无缝对接。

  为什么要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前中国农业面临诸多矛盾和难题,如在粮食生产上呈现出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怪现象;农事生产还受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等因素的影响和挑战;国内外农业资源配置扭曲严重,国内过高的粮食生产成本在海外不具备竞争优势,增产越多亏损越多。

  这些“病根”主要出在我国农业结构和农业政策上。供给侧结构改革要深入农业领域,就要调整农业结构以提高农产品供给的有效性,增强农业资源在市场中的配置,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破解中国农业发展困境。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什么?

  第一,土地制度改革。

  一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落实;二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三是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四是土地征收制度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可以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避免土地掠夺式经营;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

  第二,农业结构调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性任务,这次结构调整的基本要点在于“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结构调整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通过结构调整,促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联动,能够减轻国内耕地、水等自然资源的压力,缓解经济发展和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促进农业生产由以数量为主转向数量质量并重,更加注重效益,注重市场导向,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这次结构调整的主体是近年来新型经营主体,即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包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他们是商品农产品供给的主体,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主体。

  第三,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确保粮食供给包括粮食最低保护价格的改革以及现有粮食收储制度的改革。近年来,粮食领域出现了“三量齐增”的现象,即产量增、进口量增、储存量增,这是由于最低保护价政策和收储政策相互交织而导致的,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我们没有正确运用这两个政策工具的结果。因此,让粮食价格回归市场和让粮食储备回归市场是这次改革的中心任务。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方向为“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扭转粮食安全对产量、数量的片面强调,转为数量、质量、效益并重。

  具体来说,去库存,就是加快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量,加快粮食加工转化;降成本,就是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开展社会化服务等途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补短板,就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等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

 

   【成绩】

  “十二五”期间,我区农牧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农牧业提质增效,粮食产量由431.6亿斤增加到565.4亿斤,牲畜存栏由1.08亿头只增加到1.36亿头只,牛奶、羊肉产量居全国首位,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由51%提高到58%。

  ◎城乡区域统筹迈出重大步伐。累计投资886亿元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全区84.4%的行政嘎查村实现全覆盖,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有力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地区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赢得了各族群众的赞誉。

  ◎争取国家出台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将10.1亿亩可利用草原全部纳入保护范围,投入草原生态补奖资金300亿元,惠及146万户、534万农牧民。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698元、5781元增加到30594元和10776元,年均增长11.1%和13.3%,高于经济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3.1∶1缩小到2.8∶1。

  ◎大力实施扶贫开发、百姓安居和创业就业工程,192万农牧民摆脱了贫困,为220万户城乡困难家庭改善了居住条件,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34万人。

  2015年,我区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农村牧区改革

  ◎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新增粮食产量14.8亿斤、牲畜存栏670万头只,粮食总产、牲畜存栏均创历史新高。

  ◎主要农作物优势区域集中度达到85%,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及有机食品认证产地面积235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19万亩。

  ◎各类家庭农牧场发展到4.3万户,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突破7万家。

  ◎全区81%的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农牧民人均从产业化中收入4829元。

  ◎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和草原确权承包工作,耕地流转面积3187万亩,草牧场流转面积7200万亩,居草原牧区省份前列。

  ——摘自巴特尔主席在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问题】

    据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李佳介绍,种植业玉米“一粮独大”,畜牧业“一羊独大”,是当前内蒙古农牧业最大的结构性问题。内蒙古玉米产量高达粮食总产量的80%,羊存栏数占到了牲畜总头数的79%。但是去年以来玉米和羊肉的价格均大幅度下滑,今年1月,内蒙古羊肉平均价格49.1元/公斤,同比下降12.3%,玉米平均价格1.98元/公斤,同比下降14.3%。在两个“独大”产业的发展同时受阻的情况下,2015年内蒙古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虽然达到了8%,但是近年来首次低于全国平均增速。

    【目标】

  1.深入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保质保量完成“十个全覆盖”建设任务,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进度,强化考核问责,确保到明年底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

  ◎健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加大公共资源的配置力度,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和资本投向农村牧区,创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运行管护机制,推动形成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新机制。

  ◎加强和创新农村牧区社会管理,抓好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基层管理服务体系,健全留守人员关爱体系,确保农牧民安居乐业、农村牧区社会安定有序。

  2.积极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

  ◎优化农牧业结构。全面实行粮食安全盟市长责任制,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加快转变玉米“一粮独大”的种植结构,积极推进“粮改饲”,引导农牧民种植整株青贮玉米和优质苜蓿,扩大绿色有机高端产品种植。

  ◎坚持“稳羊增牛”发展方向,制定实施千万头肉牛发展规划,稳定奶牛养殖头数,提高单产、淘汰散养,力争规模化养殖水平达到85%以上。

  ◎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程,加快西北节水增效项目建设,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建设高标准农田40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350万亩,设施蔬菜达到250万亩以上。

  ◎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牧业与工业、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大对领军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行业整合重组。实施农畜产品品牌建设和输出工程,完善质量追溯体系,加快建设电商销售平台。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服务农牧业综合能力。

  3.深化农村牧区改革

  ◎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提升紧密型利益联结率,提高农牧民在产业化经营中的话语权和收益分配率。

  ◎总结试点经验,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开展5000万亩以上土地确权。推进土地草牧场经营权有序流转,积极培育家庭农牧场、专业大户、农牧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加强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牧民。

  ◎以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为主线,推进农垦改革。

  ◎按照政事分开、社企分开方向,深化供销社改革。

  ◎实施县域金融工程,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和县域融资担保机构。

  4.扎实推进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增加各级财政资金和地方政府债券投入,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动员企业、社会投入和农牧民投工投劳。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部门与盟市的协调配合,允许地方整合资金和项目。加大工程管护力度,探索各方安排管护资金或政府给予奖补等方式,发动群众参与工程管护。

  ◎加大组织领导力度,进一步做好万名干部下乡驻村工作,加强督促指导,坚持典型示范,严格考核奖惩,确保全面完成所有行政嘎查村全覆盖任务。

   5.打好脱贫攻坚战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21万人稳定脱贫、10个左右自治区级贫困旗县脱贫摘帽。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脱贫一批,年内完成5万人搬迁任务。

  ◎通过产业扶持脱贫一批,帮助4万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使每户都有增收项目。加大金融扶贫力度,让有发展意愿和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都能得到3万元以上的扶贫贷款,全年新增扶贫贷款150亿元以上。

  ◎通过教育、医疗扶助一批,对不在低保范围的贫困户子女接受职业教育给予资助,提高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比例;通过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将4.1万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

  ——分别摘自王君书记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巴特尔主席在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