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入口


垂询热线:
0471-3462403
3462405/6304064(传真)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首页 > 团体标准

标题:内蒙古:标准化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者:[ltqyxh]  发布时间:[2018/01/03]  阅读:7464
  

霍武局长主持召开局长办公会专题研究“标准化”助推农畜产品品牌化。

通辽市质监局标准化工作人员指导设施农业建设。(通辽市质监局提供)

质监工作人员走进农村向农民讲授农业标准化知识。

自治区质检院检验人员与企业检测人员共同为产品质量严格把关。马靖波 摄

乌审旗牧民赶着自家的优质细毛羊前来参加旗政府组织的“赛羊大会”。

纤维检验技术专家向牧民讲授羊毛分选知识。

质监工作人员来到乌兰察布市民丰种业公司,了解标准化育苗情况。

内蒙古科尔沁牛业股份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欧盟食品卫生标准建立了牛肉加工生产流水线,形成了年屠宰 20万头肉牛,生产冷鲜、冷冻肉4万吨的规模。该公司产业链模式建设有效带动了周边农牧民增产、增收。

自治区纤维检验局的技术人员在为鄂托克旗牧民选购的阿尔巴斯种公羊做羊绒活体检测。

通辽市科左中旗质监局帮助当地农民精心打造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民为政首,农为邦本”,农业、农村和农民一直是党和国家的头等大事。2017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特点,做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顶层设计。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畜产品基地,正以标准为引领,加快推进现代农牧业标准体系建设、农牧业标准实施推广、农业示范区质量提升等工作。用标准化手段,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助推我区现代农牧业发展转型升级。

  创新思路  加快推进农牧业标准体系建设

  我区历来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始终坚持用标准化手段引领农牧业产业升级。自治区质监局也顺应新形势新思路,创新农牧业标准化建设工作思路,有效提升了我区农牧产品市场竞争力,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牧业标准化推进离不开政策扶持。2002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农村牧区经济发展 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关于支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加大对农牧业标准化工作的指导。多地政府已将标准化工作纳入到了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相继制定各类标准化扶持激励政策,加强标准化政策与科技、产业、民生政策的衔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近年来,随着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农牧业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我区依托农牧业资源优势,形成了以乳、肉、绒、饲草料产业为支柱产业,粮油、果蔬、林下特色产业多元化发展的七大主导产业集群。特别是2014年7月自治区政府印发《推进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农牧业标准化工作实现了新的飞跃。

  截至目前,已形成肉牛产业、肉羊产业、马铃薯产业、农牧业节水灌溉和林业生态工程产业5个子标准体系,体系现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新提出制定标准共计2092项,内容涵盖多个关键环节。在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无公害食品生产示范、绿色有机认证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初步成效。

  优势特色产业方面,我区共制定农业地方标准572项。其中,种植类地方标准411项,养殖类地方标准18项,畜牧业地方标准143项,推动农牧业实用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加速了农牧业产业化的进程,促进了农牧业新技术、新品种成果的转化。

  自治区质监局标准化处处长刘燕波介绍:“农牧业标准化生产,就是把先进的技术固定下来,以统一的技术,简化的规程,引领企业、农牧民按先进的技术生产。按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规程生产管理农畜产品,能提高农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降低成本,实现农民大幅增收。”

  以点带面  标准化示范区引领产业富民

  标准化工作对保障产品质量安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增强产品、企业和产业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我区名优特色农畜产品品牌培育工作厚积薄发,结出累累硕果。

  自治区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霍武说:“发挥职能优势打造标准化示范区,以技术支撑我区现代农牧业发展,就是要以农牧业标准化推进农牧业现代化,促进内蒙古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截至目前,我区已建立了155个农牧业标准化示范区。其中,国家级示范区102个,自治区级示范区53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通过实施农牧业标准化这一重要手段狠抓农畜产品质量,大力发展品牌农牧业,呈现出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的喜人势头,涌现出了伊利、蒙牛、鄂尔多斯、科尔沁、小肥羊等多家农畜产品加工产业的龙头企业,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成效显著。

  示范区的“金字招牌”可不好拿,省级示范项目实施2年、国家级示范项目实施3年才能通过专家组考核验收。在实施过程中,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创建新的农产品品牌,让我区更多的优质农产品销往全国、走向世界。

  目前,全区已有38家和556家企业分别成为国家级、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72种产品获得“内蒙古名牌产品”称号,其中一家企业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66件农畜产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

  全区年出栏肉羊100万只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达到61.9%,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达到71.5%,肉牛存栏829.8万头;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抗灾保畜能力居全国五大牧区首位;储备牧草能力达到151亿公斤;畜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加工企业达到1790家,实现销售收入3779.9亿元;拥有国家级畜产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2家,中国畜产品驰名商标17个。每年为国家提供500万吨商品粮、258万吨肉类、803万吨牛奶。全区粮食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三位;奶牛存栏、人均占有鲜奶量居全国首位;牛奶、羊肉、细羊毛、山羊绒、马铃薯等农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伊利集团、民丰薯业、汉森酒业等12个示范区产品参加了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20年成果展;“苏尼特羊肉”被评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大典》优秀编撰产品。

  扎实推进  助力现代农牧业转型升级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努力,我区农牧业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着现有农牧业标准老化滞后严重、有效供给不足、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农牧业标准化管理机制有待创新,标准信息公开、宣贯推广工作有待加强,扶持政策和支持资金不足,标准化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等短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差距和不足,自治区质监局因势利导,扎实推进,将在多领域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推动现代农牧业转型升级。

  首先将继续加强农牧业重点领域标准制定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不断健全完善现代农牧业标准体系。结合我区现代农牧业发展现状,紧紧围绕我区优势资源高效利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农畜产品品牌建设、草原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加强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不断完善自治区现代农牧业标准体系,以带动全区农牧业逐步走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现代农牧业生产方式。

  其次要强化标准的实施监督和标准实施效果评价工作。各级标准化主管部门、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标准的制定进行指导,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推动标准与行业准入、生产许可、认证认可、品牌创建、监督抽查、执法检查等工作的衔接互动。尽快建立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实施效果评价机制。加强标准化社会监督和社会教育,形成共同监督标准实施的良好氛围。

  还要强化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在现有标准化专家库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专家库和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人才聚集的作用,以标准化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标准化工作者为重点,开展标准化活动、标准化专业知识的技能培训,培养一支标准化人才队伍。

  协调建立地方政府农业标准化专项资金渠道,积极推动建立政府投入为导向、龙头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格局,确保农业标准化专项资金的合理使用。

  农牧业标准化排头兵

  2014年7月,自治区政府实施了《内蒙古自治区推进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全区各地区、各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也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涌现出一批标准化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

  其中,标准化农业试点单位有:由包头市东河区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区管委会承担的国家设施蔬菜种植加工与配送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由海拉尔农垦(集团)那吉屯农牧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国家有机谷物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由通辽市开鲁县政府承担的国家红干椒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由赤峰市翁牛特旗政府承担的国家马铃薯种植与深加工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由内蒙古民丰种业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马铃薯种薯种植与储运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由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政府承担的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旗。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田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