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入口


垂询热线:
0471-3462403
3462405/6304064(传真)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首页 > 业内资讯

三产融合---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举措

发布者:[ltqyxh]  发布时间:[2016/09/26]  阅读:9831
   

三产融合---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举措

董荣奎 赵一帆 何 佳

(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

摘要: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促使传统农业突破原料生产的藩篱,融合二、三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形态。三产融合的农村经济新业态,被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臣称为“第六产业”,就是鼓励农户多种经营,发展食品加工业、农资制造业和农产品流通、销售及观光旅游业等。“第六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这就是所谓“乘积效应”。本文作者通过两年广泛调研,关注了工商资本向现代农牧业的逆向融合,研究了不同类型企业进入农牧业的路径和模式,总结了已有的经验教训;同时也关注了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向二、三产业的顺向融合,归纳了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而对三产融合发展提出一些探索性的意见。

关键词:农村经济 举措 三产融合

1. 三产融合发展是战略举措也是创新思维

1.1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大量农业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人口和劳动人口老龄化、农业发展副业化、农村空心化,“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等问题凸显,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难度增加。因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1。有专家指出这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大创新思维。”

1.2 三产融合的理念应用于现实,将解决农业的两大难题——谁来种地和如何种地。因为延长产业链后的农业,农民不仅是生产者,还是经营者,从传统农民变为职业农民。职业农民不仅需要掌握农业生产的知识,还需要具备策划销售能力、信息分析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这会创造出大量新兴的就业岗位,给高素质人群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他们既懂种地,也愿意种地。

风靡网络的“褚橙”、“柳桃”和“潘苹果”,由于褚时健、柳传志、潘石屹这样的知名人物变身“新农人”,借助电商平台推广农产品,他们正在给中国现代农业闯出一条新途径。“褚橙”、“柳桃”和“潘苹果”,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橙子、桃子和苹果,而是承载了生物科技、品质保证、品牌知名度等延伸价值的新型农产品,所以能够卖出普通橙子、桃子和苹果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价格。

1.3 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自2013年成立以来,对区内重点龙头企业进行了广泛调研,已经了解到在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农村和农业产业结构发生着深刻变化,一、二、三产业的相互交集、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成为新的产业发展趋势,许多以前单一的产业,逐步向三产融合转化。特别是一些大型龙头企业,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在乳品、肉牛、肉羊、羊绒、马铃薯、杂粮等产业链中,有的企业从农畜产品加工起步逆向融合农业;有的从工业制造业、矿产能源、房地产等第二产业横向融入农业;也有以种养业为基础,向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的顺向融合,建立农产品直销店、发展农业旅游。乌兰察布赛诺草原羊业公司就是由养羊合作社发展起来的,通辽扎鲁后旗玛拉沁养牛合作社正在建设自己的加工基地,还有的依托农村集贸市场或城镇餐饮业等三产起步融入农业……。事实上,单一产业已经很难适应市场变化,很难成长为大型龙头企业。

2. 内蒙古三产融合发展的现状

2.1.由专业合作社或种养小企业融合二三产业成为现代农牧业的企业不多,大约只占龙头企业的5-10%,此类模式因为缺乏资本、信息、技术等资源,融合二三产业较为困难。

2.2.由涉农型科技服务业如种业、种畜繁育场扩展投资加工业、营销服务业,如赤峰市凌志科技、好鲁库德美羊业、巴彦淖尔富川饲料科技、金田正茂等,占比大约10%

2.3.由农产品交易市场、餐饮服务业、商业零售业等第三产业转向投资现代养殖业的比较多,如扎兰屯蒙东牲畜交易市场、牙克石乾森集团、通辽余粮谷润、呼和浩特市正隆谷物、大牧场集团、包头小尾羊、锡林郭勒盟草都,京北蔬菜交易市场、小肥羊肉业等,这类企业占比大约3035%

2.4.由农产品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种养基地,如阿拉善盟悦禾公司、满达公司、漠宝公司等企业大约占比10---15%

2.5.由制造业、能源矿产、房地产等第二产业转移投资到农牧业产业,如乌海市汉森酒业、包头华鹿农业科技、包头市田丰薯业、呼和浩特昌德和公司、嘉容达公司等,不完全统计,工业资本转向农牧业经营的企业占比在4045%,所占比重最大。

2.6.准格尔旗准露食品公司开发蒲公英、苦菜、黄秋葵等野生植物资源,研制成保健饮料、保健食品,并组织1万多农民发展种植基地;旺季每天从农民手中收购4000公斤的野生蒲公英,带动了农业转型。公司投资4000万元建设野生保健食品加工厂,上网销售专利产品,形成三产融合的新型业态,惠及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区的农民。

2.7.据媒体报道,目前全区已有农家乐接待户超过3500家,锡林郭勒草原就有草原牧人之家420户,从业人员3800多,2014年接待269万人次,农牧民户均收入12万元。各地依据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开发城市近郊游、景区依托型、古镇村落型、田园放光型、传统民俗型等多种乡村旅游业务,把第一产业的种养业和第三产业的采摘、零售、餐饮、酒店等服务业融合起来。

3. 三产融合发展模式的比较

以上几种三产融合的模式都有成功案例,也有失败教训。各种模式都有相对优势和相对劣势,关键在于投资方向和融合模式选择。

能源矿产、工业制造、房地产业资金充足,管理层熟悉资本运作,但是融入现代种养业有一定盲目性,技术储备不足、管理方式不适于种养业,在土地流转、收购农畜产品等方面可能会存在与农牧户发生纠纷的情况;流通服务业融入种养业的优势在于市场信息灵通、销售策略灵活、资金回笼快;餐饮服务业融入种养业也有同样优势,但同时也有技术储备不足和管理方式不适应的劣势;由农产品加工业投资建设的种养基地,注重原料品质,了解市场行情,可以带动周边种植、养殖户发展适销对路的产品;由种业或良种繁育场改制转型的现代种养业,拥有种质、种畜、草牧场等资源,和农牧户联系比较紧密,管理运行方式比较符合农牧业企业,缺点是基础设施较差,不善于资本运作,流动资金不足,发展速度缓慢;由种养业专业合作社向下游加工、销售扩展的现代产业化企业只有土地、草牧场资源,缺乏资金、技术、管理、信息。

最好的方式是以上几类企业的重组融合,综合各方面的资源优势,形成农工商结合、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融入发展的快车道;大牧场、小肥羊、小尾羊等由餐饮业投资肉类食品加工业,继而建立养殖基地,把养殖业、加工业、餐饮业、零售业组合成产业链条;如蒙羊牧业从肉羊加工起步,一边更新设备扩大产能,打造企业品牌,一边建立养殖基地,形成自己的产业链;这类模式的优势是能够保证原料品质、通过加工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有利于创立品牌,自有门店直接面对终端客户,可以根据顾客需求迅速调整产品结构。

4. 三产融合方面的成效

“十一五”期间,农畜产品加工业形成了牛奶、羊绒、肉牛、肉羊、玉米、小麦、水稻、高油大豆、马铃薯、番茄(红干椒)等10个重点产业集群。2014年,规模以上加工企业1790家,实现销售收入3779.9亿元,收购农畜产品资金1140亿元,带动农户514万;规模以上流通企业268家,交易额199.1亿元,带动农户73.9万。农畜产品加工业迅速发展带动了种养业,农畜产品价低卖难的困境有了根本性改变,特别是牛羊肉价升量涨,牧民收入大幅度提高;设施种植业发展使原先季节性消费品实现周年供应,不仅丰富了居民菜篮子,而且真正使农业变成可以赚钱的产业。

2014年全区粮食产量2753万吨,仅玉米产量就达1784.4万吨,玉米深加工和饲料加工业转化了大量玉米,解决了主产区卖难问题,使玉米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2014年全区羊存栏10091万只,羊肉产量90万吨,典型牧户出栏200300只育成羊毛收入可达20万元以上;肉羊养殖区域由牧区向农区、半农半牧区扩展,养殖方式由放牧向舍饲和半舍饲发展;养殖规模由千家万户向规模化转变。一大批企业相继投资兴建标准化的养殖示范基地,构建繁育、养殖、饲料种植加工、屠宰分割、冷链配送、连锁销售等完整的产业链条;全区原绒产量7600--8000吨,无毛绒4000吨,规模以上制品加工企业150家,羊绒制品占全国70%以上,羊绒产业就业人数7万人,带动农牧户30万,农牧民增收50亿;2014年马铃薯种植面积1140万亩,鲜薯产量突破1000万吨,常年储藏马铃薯300-350万吨;加工企业收购约180万吨,冬储400多万吨,马铃薯已经成为一些贫困地区的主要产业之一,主产区农民人均来自马铃薯的收入达到1500元。

三产融合发展不但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举措,也促使农业生产者和管理者转变着观念。现代农牧业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只能生产工业原料的初级产业(即第一产业),而是融合二、三产业成为第六产业。第六产业的产品,如“褚橙”、“柳桃”和“潘苹果”,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橙子、桃子和苹果,而是承载了生物科技、品质保证、品牌知名度等延伸价值的新型农产品,出售价格翻倍。内蒙古的伊利、蒙牛、科尔沁牛、巴美肉羊、赛诺羊业、蒙羊等一大批龙头企业都在快速扩展产业链条,在三产融合发展的大潮中打造内蒙古的新品牌。

内蒙古昭君骆驼公司牵头的骆驼产业联盟,组织农牧民合作社及其5000多户农牧民建成骆驼养殖基地,形成稳定的骆驼原料基地;在巴彦淖尔组建骆驼原绒加工基地和绒纺纱生产基地,在江苏南通组建骆驼绒被生产基地;在乌兰察布化德县组建骆驼绒服装生产基地;在阿拉善左旗建设骆驼奶系列食品产品生产基地;在武川建设草原丝绸之路博物馆暨草原文化旅游特产体验展示中心;依托国际双峰驼科学研究中心,引进消化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完善已有品牌,创立国内外著名品牌;聘请国内外著名服装设计师组建高端驼绒服装服饰设计开发中心,使驼绒资源与国际时尚潮流接轨,引领时尚潮流的高端驼绒服饰、家纺产品,为骆驼品牌走向国际奠定坚实基础。

乌拉盖农腾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是地处锡林郭勒草原深处的农民合作社。全社共90户社员经营耕地7.55万亩,草场11.58万亩,拥有大型机械73(),喷灌设施5套,基础母牛350头,基础母羊2 250只,其规模相当于一个中型农场。2014年,合作社繁育小麦良种、收购调销周边农民小麦6500吨;社员新购置约翰迪尔2054拖拉机四台,高臂七铧犁、镇压器等农机具,帮助农民灭草打药13045亩、收割小麦15000亩;与种植户签订了《商品粮小麦统购统销协议书》;与国家粮食储备库签订了《储备粮食购销合同》。合作社规划在2-3年内实现周边小麦新品种全覆盖;建立合作社经销公司,与面粉加工企业签订《商品粮、油购销合同》,帮助农民销售小麦5000吨,油菜1000吨;注册“云腾锡林”商标,新建日产200吨饲料加工厂;新建日产100吨面粉厂、日产50吨油脂加工厂,开发系列面粉、油脂产品;新建日处理300吨肉类加工厂;发展集生态、观光、为一体的旅游业。

5 三产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5.1.加工业发展速度快于种养业

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猛,而分散的由小微企业生产提供的原料不能适应现代加工业对原料的需求:农畜产品原料不能达到工业产品的标准化;农牧业生产的季节性不能适应现代流水线不间断供应原料的需求,其中,大部分羊肉生产线利用率不超过三分之一。

5.2.种养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滞后

原料生产受市场价格影响而起伏波动,交替出现原料短缺-过剩-短缺-过剩现象,农畜产品不能实现均衡生产,原料供应旺季过旺,淡季过淡,短缺时企业之间抢购原料,过剩时拒收压价,损害农牧民利益。

5.3.土地流转不稳定,影响企业投资积极性

农业投资收益期长,工商资本倾向于较长时间租赁农民土地,工商业主与农民签订的合同期短,合同到期后相关权益没有明确规定。

5.4.企业和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

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低,在市场中没有话语权和定价权,加工企业与农牧户之间没有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一些企业不与农牧户签订单或虽签单也不履约,也有农牧民不履约或以次充好的情况出现。有些专业合作社没有发挥作用,有的有名无实。

5.5.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存在一定盲目性。

部分企业盲目跟风投资,对农业基本属性、农业投资的复杂性、长期性和风险性等缺乏深入认识。如一旦失败将导致农民土地租金收益无法兑付,引发农村一系列矛盾纠纷。

5.6.企业融资难。

加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并不大,当前特别紧缺的是收购原料的流动资金,而且这是直接关系企业发展和农牧民收入的资金。关键问题在于加工企业及其生产基地的集体土地产权不清、地权资产不能抵押贷款,而直接融资的渠道更不畅通。

5.7.领军企业少、带动能力弱,小微企业多成长速度慢

全区现有国家级、自治区级龙头企业在全部企业中占比23.03%,亿元以上企业占比19.27%.注册资本在2000万元以下企业占比65.5%,三分之一企业销售收入达不到5000万元。除乳、绒产业已经形成了先进的加工企业集群,其它产业缺乏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销售收入超亿元以上企业只占规模以上企业的24.9%,实现的销售收入占88.3%,超10亿元以上企业只占1.78%,实现的销售收入占到44.8%。羊肉加工业发展很快却没有形成强势产业,企业多品牌杂,没有形成领军龙头和著名品牌,反而造成原料紧缺产能过剩;瓜果蔬菜加工能力不足,粮油初级加工多、精深加工少,山珍特产类加工方兴未艾。

5.8.企业科技水平管理水平较低

多数肉类加工业停留在屠宰、分割加工层次,少数企业有副产品深加工。高层次技术人才缺乏、新产品研发不力、技术储备不足,这类问题是企业发展的瓶颈。多数企业延续单纯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模式,企业技术装备落后,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内生动力明显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经常处于不利地位,抗风险能力较弱。市场化的现代种养业也要求企业实施现代企业制度,而目前大部分的种养企业习惯于家族式的管理方式,决策水平、管理模式不适应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大部分企业缺乏高层次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也不愿高薪聘请,因而企业在制度创新、产品创新、产业创新等诸方面都和市场环境不相适应;现行金融体制更难以卯足现代农牧业发展的需求。

5.9.农畜产品深加工不足

加工业链条短,低端产品和中间产品多,高端产品和终端产品少,科技含量少、附加值低;全区农产品加工率虽已近六成,深加工不足20%;特别是牛羊肉产业产能过剩和高端产品缺乏并存,产能过剩的实质是落后产能过剩。

5.10.质量安全不能保证

从种植、养殖生产到加工、储运、销售各环节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自治区内有发展绿色、有机产品的天然优势,但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品牌建设滞后。

5.11.品牌建设落后

新产品研发、特色产品开发、品牌宣传推广,包装设计、商标设计、市场营销等方面都有待提高。

6. 政策建议

6.1.政府出台政策,引导加工业、流通企业等工商资本和科技示范园区、标准化示范园区等建设项目结合起来,重组产业集群,增强原有企业竞争力;引导工商资本和产业规划结合,优化产业布局,发展现代种养业;对符合以上条件的工商企业给予土地流转、减免税收、融资担保等多方位优惠。

6.2.落实中央关于土地登记确权、承包租赁流转、抵押担保等既定政策,制定适合土地流转的可操作性措施,保证二、三产业进入现代种养业的合法权益,也要保证农牧民的合法权益。在土地流转中遵循平等协商、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探索土地升值部分在企业和农民之间分享的办法。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探索土地流转风险保障基金,开展土地流转风险预防、控制和处置,及时协调和化解可能出现的土地流转纠纷,保障农民流转土地的权益和农村社会稳定。

6.3.鼓励农牧民以土地、草场牲畜等资产入股农畜产品加工业和批发零售业,建立企业与农民之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民能够得到企业发展的“红利”。

6.4.多渠道筹集资金,发展现代种养业

二、三产业融合农业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也消耗了大量资产,继续发展需要金融服务业的支持。种养殖业投资周期长,资金回笼慢,缺少抵押物,不容易得到金融支持。因此要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完善支农信贷担保体系,采取灵活的资金投放模式。拓宽投资渠道,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试行重点龙头企业直接发行企业债券。

6.5.政府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

二、三产业融入种养业需要提供信息服务:产销信息、土地流转信息;政策和法律法规咨询;农业产业投资指南;需要技术服务:科研院所、农业院校、农技推广等机构的科技人员及时指导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这些服务都需要组织协调,政府部门要制定科技人员能够走下去还能够蹲下去的激励机制,扭转科技人员人浮于事的问题。

6.6.政府扶持,市场培育领军龙头,打造内蒙古新品牌

政府引导同类企业重组联合,收购兼并,在市场竞争中培育领军龙头,打造具有内蒙古特色的新品牌。政府要出台品牌创新和宣传推广补贴政策,激励企业创新品牌的积极性。

bimatoprost sandoz read bimatoprost sr